第四百零一章 第一次合作
重生娱乐之王 by 傅啸尘
2021-12-26 19:47
“所以我想做一下尝试,实行周播的模式,在每周六日播出两集!”张毅成说道,“不知道周台有没有兴趣试试看?”
“不知道张总的电视剧,打算卖多少钱呢!”周莉问道,这方面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事实上,今年的规划一早就定下了,如果要临时添加这么一部电视剧的话,那么花费不会小,将来要说服台里的领导,可没那么简单。
“钱的事情可以先不说!”张毅成随口说道,这就体现了掌控全公司的好处了,张毅成可以随意的安排这些事情,而不像是那些股份公司,几乎什么事儿,都要董事会讨论,那多麻烦啊!
“我想,如果我要的价格高了,成绩不好,那么周台有压力不说,心里肯定也不会高兴,但是如果我们要价低了,到时候成本都收不回来,而且这可能还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合作,我想第一次合作,就干脆用这样的方法,看收视率来确定到底卖出多少钱!”张毅成说道。
价格一直是电视行业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电视剧从销售产值上还算不上一个大产业,但是从电视台的广告利润上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可以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在目前电视台非电视剧节目的制作水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电视剧是支撑一个电视频道的骨干。电视台对电视剧的争夺战会越来越激烈。
毫无疑问,看电视剧的人远比看电影的人多,但这不意味电视剧创造的市场价值比电影多。到目前为止,中国每年投入到电视剧上的资金有50亿元,但是它创造出的产值只有不到17亿元,有一多半的钱不知去向。但是行业神话就是这样,好的电视剧投入产出比可高达1:10。
前世的《新三国》单集已经卖到260万元,诱惑了更多打水漂的钱流入电视剧制作领域。这是一个看上去有些扭曲的行业,电影的黄金档期以每年的月份来计算,有热闹的时候,也有冷清的时候。电视剧不同,它的黄金档期是以每天的时段来计算,它没有寒暑档,每天电视荧屏上都热热闹闹,通过电视剧制造出来的新闻话题和明星远远超过电影,可电视剧创造的产值和利润却不多。
每年十几亿元的产量大多集中在一些比较有实力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从数据上来看,四成的公司都盈利,微盈利和持平的公司也有一半。
只有3%严重亏损。表面看,这些数据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实际上,多数资金并非来自制作方,而是企业、政府的加磅,这些“公益资金”几乎在维持着整个电视剧制作。这仅仅是51家机构上报的数字,实际上,中国目前有将近2500家机构在从事电视剧制作,真正盈利的只有十几家。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虽然短短30年,但也走过了一个曲曲折折的阶段。最初,电视剧都是由电视台自己的电视剧中心制作,每年电视台都有固定拨款用来拍摄电视剧,只要每年交上来足够剧集的成品就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基本上沿用这种模式。
大量民营公司的出现,把电视剧制作推向了市场化,与过去电视台自己投资拍摄电视剧比,民营公司更看重市场回报,也更重视观众的欣赏口味。这反过来对电视台直属的制作部门造成很大压力。很快,央视直属的三个电视剧制作部门逐步走向市场化,由原来靠拨款拍摄电视剧逐步转向自负盈亏。
在市场化的浪潮之下,就算是央视这样的巨头大佬也不得不妥协,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电视剧制作公司,央视只负责拨一部分款,其余自负盈亏。拍得好央视买过来播放,央视不买的,自己去消化。从制播分离到进一步市场化,电视剧逐步找到了它的生存方式。
大量民营公司的出现,把电视剧制作推向了市场化,与过去电视台自己投资拍摄电视剧比,民营公司更看重市场回报,也更重视观众的欣赏口味。这反过来对电视台直属的制作部门造成很大压力。很快,央视直属的三个电视剧制作部门逐步走向市场化,由原来靠拨款拍摄电视剧逐步转向自负盈亏。
作为一个地方民营影视公司,在电视剧制作发行上往往不如北京地区的民营影视公司有优势,与财大气粗的民营影视公司比,地方影视公司的生存空间相对比较小。在发行销售上,不敢跟电视台讨价还价,一般只通过中间发行商的买断方式销售,这样盈利相对少一些,但至少可以让公司进入良性循环。
张毅成的公司,现在其实就规模来说,也只能算的上是一家小公司而已,只参与只做过《命中注定我爱你》这一部电视剧而已,所以即便是张毅成也没什么办法来随便提价,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奈,毕竟在电视剧这一边,张毅成的资质还太浅了。
事实上对小公司来说,即使把电视剧卖出去了,也不能算大功告成,因为电视台拖欠回款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回款慢就意味着无法马上投入到下一部戏的拍摄中。
哪怕半年回一次款,他们都可以一年投两部戏,轻轻松松地就做了。如果资金迟迟收不回来,其实消耗得更多。另外,制作费每年都在上涨,如果片子今年没卖出去的话就会特别危险,到第二年就成隔年戏了,价钱就落下来了或根本不值钱了。
这些会带来强烈的紧迫感。电视剧在黄金档、非黄金档、主频道、非主频道播价钱都不一样,甚至折半或者几折。如果拖久了,很辛苦地两三年下来,顶多保个本。